語言
首頁 > 交易指南 > 投資者教育

郵票有多少種印刷工藝?

郵票誕生已經100多年了,其印制技術也在不斷進化,從最早的雕版印刷到如今最常用的膠版印刷,甚至各種新技術複合工藝制作的特種郵票,這使得本就豐富多彩的郵票收藏,多了工藝辨别的收藏樂趣。


大浪淘沙,不适合的郵票技術淘汰,留存至今的郵票工藝中,有四大印制工藝成爲了目前最主流的印制技術。接下來小咚就跟您一一介紹:


膠版印刷


膠版,又稱橡皮版,世界最早的膠版郵票發行于1843年的瑞士,可見這技術的曆史也是夠悠久了。



20世紀40年代以來,我國發行的郵票也多采用膠版印制。中國第一套膠版郵票是2000年發行的《龍(文物)》,全套6枚。單2000年,發行25套郵票,就有9套采用了膠版印刷技術。


膠版印刷也是現代印刷工業中,應用最廣泛的平版印刷方法,所以特點也非常明顯。膠版印刷通過網紋的大小來表現色調的濃淡和層次的深淺,而在文字、線條和平塗色塊上,卻采用無網紋的實地印刷,不僅平服光潔,還清晰完整。



2000年發行的《長江公路大橋》郵票,左下角“中”字放大後,邊緣平直,質地似防震海綿,放大多處之後就能看出,表面看上去單色的圖案,其實在網點周圍還有其它顔色的細點來調色感。


影寫版印刷


影寫版,又稱照相凹版,塬理類似于洗相片。世界最早的影寫版郵票發行于1914年的巴伐利亞,而中國印制的第一套影寫版郵票則是發行于2000年的《ccc》,全套3枚,小型張1枚。



影寫版和膠闆區别非常大,甚至有些死對頭的意味。區别于膠闆的網紋,影寫版是以網點深淺表現色彩層次的,具有網紋細、層次豐富的特點。



票鑒賞常常用到放大鏡。影寫版在放大鏡下,其網點有些像棗核,也像芝麻,但最主要的特點是網點的中心墨色比四周淺,這也是影寫版的特色。


影雕套印


影雕套印,顧名思義,就是影寫版和雕版印刷的套用。先用影寫版印出色調、層次,再用雕版印出輪廓、文字,成品的效果也非常顯着,不僅層次更豐富,還有很強的立體感。



中國20世紀60年代發行的《黃山風景》、《殷代銅器》等,就是采用影雕套印工藝印制的。中國發行的第一套影雕套印郵票是2000年發行的《庚辰年》,全套兩枚。



膠雕套印


膠版和雕版套印的技術,同樣是一種混合工藝。兩種工藝技術的合用,以長補短,在美觀上呈現出的效果,确實是單一種工藝所不能達到的。




2004年發行的《丹霞山》,在放大後就能明顯看出線條的雕刻效果,當然也有膠印的網點特征。中國發行的特種郵票《首都機場》、《民族文化宮》、《全國農業展覽館》也都是膠雕套印技術印制的。



< a href=' '>網站對話
< a href='https://en.live800.com'>live 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