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满华:只有资产通胀却没有消费通胀的大时代
在企业经营上,市场流传着这样的一个说法: “创新虽然有风险,但是不创新才是最大的风险”。相同的逻辑用于现今的美国政府,或许可以修改为,“量宽虽然有风险,但是不量宽才是最大的风险。"
自金融海啸以来,量化宽松几乎成为了许多国家的常驻政策,全球各国央行不断释放流动性,以期刺激经济复苏,而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更是令全球央行的放水行动迟迟难以撤出。虽然持续大规模释放流动性的行为引发了市场对通胀的担忧,但也有更多的市场观点认为,量宽虽有风险,但不量宽才是最大的风险。
抱持这一观点的以前任美联储主席、现任美国财政部长耶伦为代表。其在出席2月18日参议院听证会时表示,尽管经济增长势头表明美国2021年经济增长比预期更快,但仍需采取大规模刺激方案以使经济恢复全面增长,1.9万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可能会帮助美国在一年内恢复充分就业。
她说:“我们认为,有一个大计划来解决由此造成的痛苦是非常重要的。1500万美国人的没能按时支付房租,2400万成年人和1200万儿童没有足够的食物,以及大量的中小企业倒闭。我认为做得太少的代价要比做太多的代价高得多。”她认为,从长远来看,持续宽松政策的收益将远远超过成本。
实际上,以美国为例来看,低息的宽松货币环境大概率不会发生改变,美联储用了九十多年时间才把总资产规模累计到9000亿美元。随着2008年"量宽"的横空出世,用了不到12年的时间就把规模扩张8倍至2月10日的7.4万亿美元。而与此同时,美国政府的债务也在飞速增长,过去四年里,美国政府新增债务7万亿美元,使总债务水平攀升到21.6万亿美元,但利息支出却出奇地维持在4000到5000亿美元水平,塬因只有一个:超低利息。市场基本都认定美国政府根本没有偿付本金的能力,只能以借新还旧来维持现状。因此,市场普遍相信,非到山穷水尽时,美国是不会轻易加息的,就算有加息的需要,也会拖拖拉拉地推迟加息的时间表,超低息环境将会长期存在。
问题随之而来,在长期持续的宽松货币政策之下,为何通胀却迟迟未至呢?实际上,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不断有经济学家示警通货膨胀抬头,毕竟全球经济系统在过去的这些年中被注入了怎样规模的流动性是众所周知的。然而,不管经济学家们如何不断发出警告,通胀却始终未见端倪,甚至在欧洲,即便央行拼命要以政策来制造通货膨胀,也无法如愿。
那幺大规模的印钞没有引发通胀,钱究竟去了哪里呢?答案是资产。一般来说,钱的用途有三:购买日常商品,购买日常服务和购买资产。三者当中唯有资产才具有财富储存的功能,毕竟我们无法每天吃十顿饭,做十次面部护理。因此, 虽然股票、房产和收藏品等资产屡创新高,但目前的市场环境仍将推动它们走向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