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滿華:CBDC開辟人民币國際化新賽道
鬥轉星移,歲月如梭,香港已回歸祖國26年。回顧過去一年,筆者感覺香港最大的改變在于,政府放棄「小政府、大市場」的積極不幹預政策,轉爲主動有爲,拼經濟、搶人才,主動對接國家發展大局,爲香港未來的發展,尋求新産業、新發展、新方向。
過去,香港的最重要客戶是中國内地。香港發揮「境外非海外」的獨特優勢,在把境外的企業和資金「引進來」的同時,又協助中國内地的企業和資金「走出去」,香港因此取得了重大的經濟成功。
未來,香港的最重要客戶依然是中國内地。在「百年未遇之大變局」中,中國内地這個客戶對香港的重要性,将會進一步提升;香港可發展的領域,将會進一步拓寬。「背靠祖國、聯通國際」,是香港最大的競争優勢,主動發揮香港之所長,貢獻國家發展之所需,積極融入國家發展之大局,是香港未來一段長時間的發展方向。
那幺,香港最大的機會在哪裏?第三代互聯網(Web 3.0) 及加密貨币(Crypto Currencies) 。
紙币在中國唐代發明,宋代開始流行,方便了攜帶,促進了交易,改變了世界。加密貨币絕對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具争議的金融産品。雖然加密貨币誕生于美國,盛行于美國,但央行數字貨币(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 CBDC)的先行者卻是中國。央行數字貨币使跨境交易便宜快速,将會改變世界。
央行數字貨币是一種基于國家信用、由中央銀行發行的法定數字貨币,這種全新的貨币形式本質上仍然是中央銀行對公衆發行的債務,具有法償性,是一種主權貨币。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央行數字貨币名爲數字人民币(eCNY)。
含加密貨币在内的電子貨币将會是未來的交易趨勢,得跨境支付管道者得天下,因此,全球央行均争相發展央行數字貨币的跨境支付。中國更希望以央行數字貨币爲契機,在促進跨境交易效率的同時,加快人民币國際化的速度。在人民币國際化的過程中,香港可擔當兩個角色:一是機構層面,商業上使用人民币交易,讓更多商品和服務,以人民币結算。二是國際化,作爲境外人民币樞紐,讓人民币成爲受歡迎的國際貨币。筆者認爲數字人民币前景無限,可作爲内地的支付工具之餘,又可降低交易成本和時間,同時,又可促進香港和内地的金融活動互聯互通。更重要的是,人民币可借道加密貨币,促進加密資産以數字人民币結算,實現「換道超車」。相對于「彎道超車」,筆者更加相信「換道超車」的成功概率。
在加密貨币的新賽道上,數字人民币想争取成爲國際貨币,無法一蹴而就,需要在全球化前,先進行區域化,先與關系良好的東盟國家和中東國家央行,建立互聯互通關系。香港金管局在此其中,正在發揮重要的橋梁作用。
多邊央行數字貨币橋(mBridge)是一個應用區塊鏈技術,以多種央行數碼貨币爲企業跨境交易進行真實結算支付及外彙交易的項目。金管局聯同國際結算銀行(BIS)、泰國中央銀行、人民銀行數字貨币研究所及阿聯酋中央銀行,早前已完成爲期6周的mBridge跨境央行數碼貨币試行,是迄今最大規模的同類試行項目。
金管局總裁餘偉文透露,期望2024年年初将mBridge平台發展成「最簡可行産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餘偉文表示:「現時mBridge已經有4間央行加入國際結算銀行,此外還有15個央行或國際組織是觀察員,而其中有兩個正在商讨會加入,詳情會稍後公布,但相信在MVP之前會有更多央行加入。」
餘偉文指出「現時最大挑戰是如何管理及各地監管制度的不同,如打擊洗錢(AML)安排、網絡安全及盡職審查等。」能爲國際金融行業融合發展、排憂解難,正是香港金管局的核心競争力所在。
筆者相信憑着香港的國際化優勢,對國際法規和監管要求亦有透徹理解,擁有與紐約和倫敦一樣優厚的條件,香港金管局可透過發展合規科技平台 (RegTech Platform) 如mBridge,協助人民币在央行數字貨币的新賽道上續創奇迹。
日期:2023年7月1日
來源:香港經濟日報
欄名:神州華評
撰文:尹滿華 國際文交所董事局主席